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研究報告2021》發布
- 發布日期:2021-02-26
- 來源:經濟日報
- 作者:石家莊金方圓餐飲管理有限公司
- 點擊:842
-
詳細信息
2月25日,由中國營養學會組織編寫的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研究報告(2021)》(以下簡稱《報告》)正式發布。報告指出,肥胖已成為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首要危險因素,而長期遵循平衡膳食模式,則是健康長壽的重要基石。
《報告》指出,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,我國營養保障和供給能力顯著增強,人民健康水平持續提升,人均期望壽命從35歲提高到77.3歲,居民膳食能量和宏量營養素攝入充足,居民平均身高持續增長,農村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顯著降低,這些都是食物供應充足、膳食質量提高的主要貢獻。
與此同時,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推進,居民生活方式發生較大變化,我國居民總體身體活動量逐年下降。成年居民職業性、家務性、交通性和休閑性身體活動總量逐年減少。其中,職業性身體活動量降低是造成身體活動總量下降的主要原因,而電視和手機使用成為成人最主要的閑暇靜坐原因,平均每天閑暇屏幕時間約3小時。
《報告》匯總了與主要健康結局風險降低相關聯的膳食因素,包括全谷物、蔬菜、水果、大豆及其制品、奶類及其制品、魚肉、堅果、飲水(飲茶)等。過多攝入可增加不良健康結局風險的膳食因素則包括畜肉、煙熏肉、食鹽、飲酒、含糖飲料、油脂等。
《報告》強調了膳食模式的重要性,指出長期遵循平衡膳食模式,是健康長壽和預防膳食相關慢性病的重要基石,并可降低全因死亡風險。中國人群不同膳食模式對健康結局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,以多蔬菜水果、多魚蝦水產品、經常吃奶類和大豆制品、適量的谷類和肉禽類、烹調清淡少鹽為主要特點的江南地區模式,代表了東方健康膳食模式。具有這些膳食特點的地區,人群發生超重肥胖、2型糖尿病、代謝綜合征和腦卒中等疾病的風險均較低。
《報告》還提供了維持健康體重和身體活動與健康關聯的證據,指出肥胖已成為威脅居民健康的首要危險因素,成為多種慢性?。òò┌Y)的共同病理基礎。目前有充足證據表明,身體活動不足可導致體重過度增加,多進行身體活動不僅有利于維持健康體重,還能降低肥胖、2型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癥等疾病發生風險和全因死亡風險,改善腦健康。
《報告》聚焦“健康中國”建設,倡導全方位引領健康生活方式,將營養與健康理念貫穿于食物生產、加工、烹調、選購、進餐的各個環節和體系,構建新型食物生產加工消費模式,營造健康的食物消費環境,引導人們維持健康生活方式,做到食物多樣、吃動平衡、平衡膳食、杜絕浪費。( 張雙)